-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 站内搜索:
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奋进力量
机关党建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近年来,人民日报社内参部党支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人民日报编委会工作要求,坚持做好“人”的工作,注重激发“人”的潜能,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提供决策参考的能力水平持续提升。

2025年10月,作者作报告。
强化思想引领,以科学理论武装人
及时跟进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将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第一议题”,做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学习就跟进一步,确保全体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丰富形式学。压实理论学习责任,以党小组为单位,由一人通读有关内容、一人分享学习体会,支部书记作点评,努力做到准确把握核心要义,深刻领会思想精髓,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设立“内参讲堂”“青年读书会”,结合不同时期的学习主题和重点工作,邀请社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社外知名专家学者传经送宝。
联系实际学。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建设紧密结合,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重要文件中寻找内参选题,确保内参报道聚焦“党之大计”“国之大者”“民之大事”。

2024年4月,内参部部分党员赴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博物馆参观学习。
强化政治担当,以职责使命引领人
引导党员牢记职责使命。通过专题党课、谈心谈话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党员更加深刻认识到:人民日报内参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手段,是“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渠道;内参工作者肩负着崇高使命和光荣任务,必须极端负责、担当作为,以高质量、有分量的内参报道为党中央决策服务。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事经我手要担责”的责任意识和“我是最后一道把关人”的担当精神,要求党员干部在策、采、编、审、校、印、发各个环节做到尽职尽责。在干部选任、评先评优方面,向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突出、勇于担当奉献的同志倾斜,积极营造干事创业、争优创先的良好部门生态。
深入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引导全体党员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做到事实精准、结论精当、表述精练。通过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全体同志的思想水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2025年9月,内参部部分党员参加“同上一堂课”培训。
强化制度建设,以有效机制调动人
增强制度意识。注重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修订完善《内参工作人员守则》《人民日报内参报道规范》《内参部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等规定,制定出台《人民日报内参署名规范》《内参部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印发给每名同志,并在全体党员会议、部门例会上强调规章制度重点内容,督促大家自觉执行到位。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制定《人民日报内参采编发流程规范》《内参部改进文风工作规范》,全力以好作风好文风打造高质量内参报道。
彰显奉献精神。涵养党员同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坚持“报社一盘棋”,在社内建立对接联系机制,充分发挥策划员、组织员、协调员、服务员作用,加强与报社采编部门、国内外分社、社属媒体的协作配合,带动报社更多编辑记者增强内参意识、主动采写内参。
提升整合水平。加强与高等院校、高端智库、研究机构的联系,对外建立交流合作机制,通过专人对接、信息互换、共同调研、专题培训等方式,努力把各类优质信息汇聚起来,打造参与度更高、信息源更广的人民日报内参工作大平台,更好发挥人民日报内参耳目智库职能作用。
强化组织关怀,以组织温暖凝聚人
经常开展谈心谈话。坚持并完善谈心谈话制度,经常性开展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动态,传递组织关心爱护,凝聚干事创业力量。以处室为单位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对支部、部门工作的意见建议。
重视党员能力提升。开展“增创党报内参新优势,实现事业发展高质量”研讨,举行蛋蛋彩票官网:两会报道、重点选题调研经验交流会,组织开展内参采写业务培训,持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选送年轻党员到上级机关帮助工作,派人到报社帮扶村驻村锻炼、参加有关巡视工作,为大家成长成才提供平台。
切实体现组织关怀。在安排急难险重任务时,注意考虑员工的能力水平、家庭情况和真实意愿,帮助解决后顾之忧,让大家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针对有人遭遇伤病、家庭负担偏重等情况,及时给予党内关爱、工会慰问。通过真情关怀让大家真切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依靠就在身边。
( 编辑:白 翔 送签:白 翔 签发:林燕 )
天天盈彩票: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