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 站内搜索: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北京市委号召,我于2024年1月作为北京市第七批驻村第一书记,奔赴通州区潞城镇小东各庄村。
深扎沃土:党建引领筑牢青春驻村的根基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年轻人也需要乡村。”我牢记组织的重托,带着炽热的青春情怀走进小东各庄。初到村庄,青砖灰瓦的院落、淳朴热情的民风,让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前任第一书记的叮嘱言犹在耳:“驻村既要有冲劲,更要有韧劲,把村民关切放在心上。”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绝非简单的政策落地,而是需要用心用情守护好千家万户的幸福。
坚持党建引领是打开工作局面的“金钥匙”。 我迅速转变角色,扑下身子,从敲开一户户村民家门开始,倾听他们的心声。老党员讲述村庄变迁时的热泪、困难群众接过慰问物资时颤抖的双手,都成为激励我前行的动力。只有真正融入,成为“村里人”,才能精准感知村民的急难愁盼。为此,我努力学习用“大喇叭”喊话、坐炕头唠嗑,将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村民听得懂的“大白话”。组织元宵村晚,当老党员紧握我的手感慨“村里好多年没这么热闹了”时,我更加确信:党组织的凝聚力、青年干部的亲和力,是连接政策与民心、激活乡村活力的核心力量。
实干担当: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治理与振兴
作为全村最年轻的“两委”带头人,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着力构建“党建铸魂、制度强基、文化暖心、志愿聚力”的工作格局。
“青春党建”激活红色引擎,提升治理效能。 创新“党建+”模式,把主题党日开到田间地头,以“双村联心”活动促进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谋。强化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村民信赖的“主心骨”。推行科学规范的“千分制考核”,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青春赋能”焕发文化活力,培育文明乡风。 着力打造“情暖乡村”品牌,积极吸引各领域青年党团组织入村开展活动。精心策划元宵村晚、邻里消夏节、中秋家庭节等文化盛宴,组织村民写春联、跳腰鼓,让沉寂的村庄重现欢声笑语。文化凝聚人心的力量得到充分彰显:村合唱团在首都市民合唱周比赛中荣获铜奖,腰鼓队勇夺“潞城千人赛”冠军,“小东各庄村”的文化名片日益闪亮。深化实施“文明银行”积分管理和“荣誉村民”评选机制,有效引导村民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建设者”,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
“青春聚力”汇聚资源合力,拓宽振兴路径。充分发挥派出单位优势,广泛链接社会资源,为村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产业助力, 发起“潞城优农进社区”系列活动,打通优质有机农产品直供城市社区的渠道,促进村民增收。安全护航, 联合市应急志愿服务队、通州电力公司开展“居家涉电隐患清零”行动,通过“体验+互动”沉浸式安全教育,显著提升村民安全应急意识和处置能力。健康守护,对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潞河医院等资源,定期开展“健康义诊”,筑牢村民健康屏障。绿色探索,建设“零碳微单元”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积极探索乡村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民生关怀,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市残联基金会等机构,持续开展困难群众帮扶慰问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最需要关爱的家庭。
淬炼成长:在乡村振兴火热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
北京乡村这片沃土,是我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增长才干的“第二课堂”。无论是“村民议事厅”里共商平安公约的热烈场景,还是合唱团高唱《祖国不会忘记》时激荡的爱国情怀,都让我切身感受到党的组织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文化的力量如何凝聚人心、激发认同。青春与乡村的碰撞,既激活了传统的生机,也催生了发展的新芽。
青春同行,续写华章
“沃野勤耕梦未迟,大运河畔绽新枝。”今日的小东各庄村,千年运河静静流淌,涌动着青春奋斗的蓬勃朝气。回望驻村路,悄然增长的是扎根基层的经验与白发,不断生长的是乡村沃野的希望与未来——这正是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的动人图景。这里有党旗飘扬的坚定方向,有文化浸润的深厚滋养,更有振兴路上无限的潜能等待激发。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感恩组织的培养与乡村的馈赠。我愿做一粒星火,传递对北京乡村的热爱与期待。小东各庄村的实践深刻启示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推动青年力量下沉一线,深挖本土资源潜能,创新治理服务模式,京郊乡村的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青春之花必将在广袤田野绚丽绽放!
(作者系北京市直机关工委团工委一级主任科员、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小东各庄村第一书记)
( 编辑:孙凯佳 送签:徐雅维 签发:林燕 )
天天盈彩票: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