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 站内搜索:
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不仅体现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更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维护党的形象是每个党员的责任。党员干部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
待人接物是党员干部的名片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热情相迎,还是冷若冰霜;是耐心倾听,还是敷衍塞责;是平等相待,还是居高临下,这些态度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感受,检验着党员干部是否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诚恳谦和、公道正派的待人方式,能够传递出党的优良传统和清新风气;而官僚习气、推诿扯皮、盛气凌人的做派,则会严重损害党的威信和形象。党员干部通过文明有礼、真诚友善的待人接物,能够有效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消除隔阂,建立融洽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当群众感受到来自党员干部的尊重与温暖时,更容易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反之,冷漠生硬的态度则会在党群干群之间筑起无形的“隔心墙”。
党员干部待人接物的原则和要求
一是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对待他人,无论是谁,都要平等相待,给予人格上的尊重。这种平等、尊重不能是表面的客套,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深刻认知。二是恪守诚信、言行一致。党员干部对群众作出的承诺要努力按时兑现,对同事约定的工作要按时保质完成,对上级汇报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决不能开“空头支票”,唯有以诚待人,才能赢得长久信任。三是谦逊谨慎、不骄不躁。对待群众,要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倾听他们的智慧和呼声;对待同事和下级,要看到他人的长处,相互学习;对待老同志和党外人士,要尊重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四是宽容大度,团结协作。党员干部要有容人之短的胸怀、容人之过的雅量。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包括反对自己的意见。要搞“五湖四海”,不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对于他人的无心之失,要给予理解和宽容;对于原则性问题,则要出于公心、坦诚沟通。五是讲究方法,善于沟通。要学习沟通的技巧,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和分寸。批评建议要出于公心、与人为善,让人容易接受;部署工作要清晰明确、给予信任,激发下属能动性;面对矛盾要冷静克制、循循善诱,化干戈为玉帛。六是坚持原则、公私分明。待人接物中要坚持原则、公私分明。不能为了“人情”,头脑一热、放弃原则。不能将正常的同志关系、工作关系异化为庸俗的吃喝玩乐、利益交换关系。
提升党员干部待人接物修养的途径
一要树立群众观念,提升人文素养。真正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思想境界提高了,待人接物自然会有更高的标准和追求。二要强化宗旨意识,涵养为民情怀。要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验群众生活,体会群众甘苦,与群众建立深厚感情。只有当心中真正装着人民,才能在待人接物中自然流露出对群众的尊重和关爱。三要注重礼仪养成,规范言行举止。从仪容仪表、接听电话、接待来访、参加会议等细节做起,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符合身份、适应场合、体现教养。同时,要注重语言修养,用语要文明,说话要有分寸,表达要清晰准确,态度要诚恳亲切。四要锤炼心理素质,保持平和心态。遇到误解或不公时,要耐心解释;受到批评时,要虚心接受;取得成功时,要不骄不躁。五要“吾日三省吾身”,虚心接受批评。要经常反躬自省,听得进尖锐批评意见,并能切实自我完善。要勇于正视,深刻剖析,触动灵魂,心悦诚服,切实整改,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实现自我提升。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和港澳培训中心主任〕
( 编辑:刘琼 送签:徐雅维 签发:林燕 )
天天盈彩票: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