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蛋彩票官网_天天盈彩票¥app下载平台

图片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站内搜索:
旗帜网 >> 期刊 >> 《旗帜》杂志 >> 2025年第8期

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
来源:旗帜网2025年10月16日17:07
文字缩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高度重视和系统谋划,彰显了自然保护地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出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自然保护地体系理念内涵、基本原则、重点任务等,推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组建国家林草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新型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初步建立。

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明确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建立主体明确、责任清晰、密切配合的央地、部门、园地协同机制。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持续优化。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立起统一的数据图库。科学撤并整合自然保护地、调整自然保护地范围和分区,着力解决保护空缺、边界不清、重叠设置、空间破碎、保护与发展矛盾等问题,优化了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

法治体系逐步完善。出台《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加强过渡期国家公园管理、规范自然公园管理;国家公园法(草案)已经蛋蛋彩票官网: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修订已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地方积极通过建立执法队伍、委托执法、协作执法等方式推进常态化执法。

监督管理全面加强。建立国家公园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和自然保护地监管平台,利用高新技术定期开展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派发疑似问题点位,组织地方及时核查整改,实现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全覆盖。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绿盾”“碧海”专项行动,部署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大战略区域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问题排查整治,守牢生态保护底线。

国际履约成效明显。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条约,新增梵净山、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等3项世界自然遗产和安徽九华山等10个世界地质公园,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分别达19项、49处。另有34处自然保护地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地跨福建、江西两省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同时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图为武夷山九曲溪。

深刻认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然保护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到党的十九大明确“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党的二十大部署“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全面推进”,改革步伐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改革没有完成时,要不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障碍,推动自然保护地改革步入系统深化、全面增效的新阶段。

实现高水平保护的迫切需要。自然保护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实现高水平保护的重要依托。必须严格保护、科学保护、系统治理,推动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活动和人的行为相协调,一体推进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高质量建设,以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奠定新优势。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选择。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一项重大课题。通过自然保护地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是最普遍、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之一,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同呼声。必须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在最美国土和绿水青山中感受自然之美。

扎实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重要任务落地落实

完善体制机制保障。落实国家公园机构设置方案,加快机构组建,强化旗舰物种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建设。加快推动出台国家公园法,完成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完善执法协作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自然保护地违法行为。建立自然保护地空间准入和规划许可制度,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装备,深化监测成果在保护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着力加强系统治理。落实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构建空间布局合理、边界范围清晰、管理有效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严格按照《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和国家公园设立标准,落实“成熟一个,设立一个”原则,有序设立新的国家公园。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统筹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持续促进民生改善。对当地社区生产生活实施合理精准管控,引导、扶持当地居民参与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结合以工代赈,推广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等模式,科学有序发展林下经济、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以及自然教育、自然体验、自然研学等活动,拓展群众就业、增收渠道。逐步扩大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和保险补偿实施范围,保障居民人身财产安全。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好自然保护地优质资源,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创新宣教方式,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通过国家公园论坛、《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等平台,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讲好自然保护故事。通过自然保护地这个亮丽名片、绝佳窗口,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意义、深刻内涵和实践成效,展示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丰硕成果。

(来源:《旗帜》2025年第8期)

( 编辑:刘琼   送签:钟鸣   签发: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