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邮箱:qizhixmt@126.com
- 站内搜索:
脚踏祖国大地 践行水利人生40载


生长在北方的我,遗传了北方农民与生俱来对水的淳朴感情。
1979年,我这个来自三秦大地的腼腆农家少年,有幸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水利系,人生航迹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水利。
在清华的8年时间里,虽然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但走向社会和了解世界的内心召唤促使自己于1987年选择暂时离开了学校。在中科院经过几年区域综合科学考察与水资源规划的工作后,我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再次充电,由此开始了在国外长达8年的求学与工作,先是在荷兰进修了一年的水信息学专业,接着在新加坡完成了智能化城市暴雨管理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博士论文,随后更是将遥感作为了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
带着浓浓的水利情结,我于2000年进入中国水科院工作。虽然没有经历解放初期那种投身热火朝天大干水利的激情岁月,但我见证了我国水利建设的巨变,水利的战略地位从刚解放时的农业命脉,到改革开放后进一步成为经济命脉,再到2011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明确水利是国家稳定发展的根本。
2001年刚回国不久,我就参加了水利部组织的沿黑河年轻干部挂职团,亲身践行和谐水利理念,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流域统一管理,在额济纳旗度过了一年难忘而充实的美好时光。此后,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我带领水利遥感研究团队积极参与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遥感监测,为水利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多年来,我始终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母校校训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座右铭,没有忘记我们这代人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历史责任。作为水利行业遥感技术应用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我先后主持完成一系列国家及水利部科研项目,多次获奖,也参与了多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方案论证、技术咨询、成果评审等工作,也是长江学者、千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多种计划的评审专家。
我常常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没有战乱与动荡的年代,一个中华民族蓬勃发展和正在走向复兴的辉煌时刻。这是一个中华民族必将永远铭记并为之由衷骄傲的太平盛世,一个由无数先烈为之不懈奋斗并最终由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稳定、和谐的社会。感恩这个时代,因为它使我一个土生土长的乡下孩子,有幸接受了系统完整的教育,从大学到研究生,从国内到国外,到最后成长为国家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40多载岁月蹉跎弹指一挥间,我从孜孜求学到海外充电,再到投身国家水利建设,转眼间已是花甲之年。回顾40多年来的人生历程,虽然平凡但依然有太多历史瞬间值得铭记,更有太多人生感悟可以总结。
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了,但我的水利人生并没有停止。肩负着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我将继续关注国家发展,继续为祖国水利建设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微薄力量。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编辑:张莉 送签:张莉 签发:赵品 )
天天盈彩票:工委旗帜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建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ICP备18060497号-1,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24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067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68010
